
欧洲正式决定对华出手,对中国生产的新能源车发起调查,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集团已经做出了决定,不会让中国孤军作战。
综合14日有关消息,欧盟宣布将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。显而易见,沉寂良久,欧洲最后还是做出了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抉择。
当下正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阶段,而较之传统汽车工业,新能源汽车的版图分布较为特殊,具体体现在技术源头上的高度集中。围绕新能源汽车,中国和美国掌握的关键技术专利是最多的,尤其是中国。反倒是传统的汽车产业强国,比如德国、日本和韩国等,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潮中逐步掉队。
在2022年的巴黎车展上,法国总统马克龙眼见众多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大放异彩,抢走了欧洲汽车的风头。作为传统汽车强区的欧洲几乎颜面扫地,对此,马克龙在现场发表动情演讲,称欧洲也要发展自己的电动汽车,因为中国和美国不会将市场拱手相让。
本来察觉到自身不足,并力求发展是好事。如果欧洲真的能够凭借自己的研发,制造出能够和中美媲美的新能源汽车,那么中方或许会因为自己的利润降低而感到遗憾,但从心底也会佩服欧洲的精益求精精神。但是现在,欧洲却要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,这就没有意思了。
众所周知,中国是当下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,中国一国的制造业规模,占全球制造业总量超过3成。基于规模效应,中国生产的有关产品成本能够被压缩到最低,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具备价格竞争力。但是欧洲这样的举措却认定,是中方为有关车企提供了补贴支持,方便它们降低售价,和欧洲打价格战。这种乱扣帽子的行为,本身就等同于对中企的污蔑。
更重要的是,欧洲自己应该很清楚,谁才是真正需要受到反补贴调查的。去年美国拜登政府推出《通胀削减法案》,以降低通货膨胀为由,给北美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现金补贴,只要购买北美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,就能够得到一笔现金奖励。此事一经公开,立刻引发了韩国和欧洲的极大抵触,韩国在野党和学者对此普遍批评美国对韩国捅刀,不过韩国总统尹锡悦,大家都懂,只要看到美国人和日本人,他的小膝盖莫名其妙就缺钙了,肯定是不敢多说一句的。相比之下马克龙就硬气的多,直接拉上德国总理朔尔茨痛批拜登,指责拜登大搞贸易保护主义,这样的行为严重威胁到了欧洲汽车在北美的销路,更称如果拜登坚持这么做,欧洲也会拿起自己的欧洲武器反击美国。
面对马克龙的批评,拜登选择假装听不到,为此马克龙在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开启访美,抵达美国第一件事就是对着记者一顿输出,批评拜登的贸易保护行为,显然马克龙访美就是要解决这件事的。但是直到现在,我们也没有获悉拜登已经停止《通胀削减法案》的官方消息。
结果现在近10个月过去了,欧洲果然拿起了自己的贸易武器,但却不是指向真正在针对欧洲的美国,而是指向无辜的中国。这是什么意思?闹半天欧美终归还是一路货色,反正不管谁犯错,都要无条件对中国采取行动是吗?对此在14日,我商务部发言人就此事做出明确回应,表示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。欧盟以所谓的“公平竞争”为名大搞保护主义行为,不仅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,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。最后郑重警告欧盟,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,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。
很明显,欧盟此举,背后离不开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北美国家的鼓动,因为目前来看,欧盟已经无力和中美在电动汽车领域竞争了,欧盟的行动,最后只会便宜美国和加拿大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与此同时,在发展中国家当中,有多达133个国家主动选择了中国,欧盟成员和美国、加拿大共计29个国家,133国主动拥抱中国,一下子就形成了29比134的局面。
怎么回事呢?在1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支持古巴举办的“77国集团和中国”哈瓦那峰会,77国集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制,虽然名字是77国集团,但组织成员国多达133个,古巴当下正是轮值主席国。
古巴举办这样一场峰会,显然,在这个美西方越来越致力于针对中方、欧洲决定对华出手的时刻,77国集团主动做出选择,选择了中国,不让中国孤军奋战。
